top of page

設計可靠電子產品的關鍵:深入理解 ESD 測試與靜電防護技術

ESD 測試與防護設計全解析|打造高可靠電子產品的關鍵

當今電子產品設計與製造的過程中,靜電放電(Electrostatic Discharge,簡稱 ESD)是一項不容忽視的關鍵挑戰,ESD 指的是當兩個帶有不同電位的物體相互接觸或靠近時,電荷突然釋放、產生瞬間高電壓電流的現象,這類放電可能發生於極短的時間內(通常在奈秒至微秒級),但其產生的能量足以造成電子元件內部的微結構損壞,進而導致功能異常、產品失效,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引發火災或安全事故。



為什麼 ESD 對於安規如此重要?


  1. 電子元件日益微縮、靈敏度提高 隨著半導體技術邁向奈米級製程,晶片內部的線路與電介層愈發細緻,對瞬間高壓更為脆弱,即使是數百伏的ESD事件,也可能導致永久性損壞。

  2. 潛在失效(Latent Failure)難以察覺 ESD 不僅會造成即時失效,也可能引發潛在損壞,這些損壞不易在初期測試中發現,但會在產品使用一段時間後出現異常,對品牌信賴度與安全性構成長期風險。

  3. 涉及產品責任與安全法規 針對資訊設備、汽車電子、醫療裝置等關鍵應用,國際安規標準(如 IEC 61000-4-2、ISO 10605、MIL-STD-883)明確規定必須通過嚴格的ESD測試,以防止靜電放電造成危害,若未達標,產品將無法上市或通過第三方認證,影響企業營運。

  4. 系統級效應擴大風險範圍 在實際操作中,一次ESD事件可能透過介面埠、連接器等進入系統,造成整機重啟、記憶體錯誤,甚至資料遺失,導致使用者體驗下降或發生安全事故。

  5. 測試與設計併行,提升可靠性 因此,在設計階段導入ESD防護策略(如 TVS 二極體、保護電路布局)並配合嚴謹的ESD測試程序,是確保產品符合安規、降低維修率與退貨率的核心要素。


綜上所述,ESD 不僅關乎元件級別的保護,更是系統安全與產品品質保證的基石,忽略 ESD 風險將可能造成高昂的產品失敗成本與品牌傷害;相對地,妥善進行ESD測試與防護設計,能有效強化產品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力與合規性。


常見的ESD測試模型


在ESD測試中,有幾種常用的模型用於模擬不同的放電情境:


  1. 人體模型(Human Body Model, HBM):​ 此模型模擬人體接觸電子元件時的放電情況,HBM通常使用100皮法拉(pF)的電容和1,500歐姆的電阻來模擬人體的靜電特性。

  2. 機械模型(Machine Model, MM):​ 模擬機械設備接觸電子元件時的放電情況,由於機械設備通常具有較低的內部電阻,MM的放電電流比HBM更高,對元件的衝擊也更大。 ​

  3. 充電器件模型(Charged Device Model, CDM):​ 當電子元件自身帶電並接觸接地物體時,可能發生CDM放電,這種情況在製造和組裝過程中尤為常見,可能導致元件內部的損壞。 



ESD測試方法


根據IEC 61000-4-2標準,ESD測試主要有兩種方法:


  1. 接觸放電(Contact Discharge):​ 測試設備的電極直接接觸被測設備(EUT),然後施加放電,這種方法具有較高的可重複性,被廣泛應用。

  2. 空氣放電(Air Discharge):​ 測試設備的電極帶電後接近EUT,當電場強度足夠時發生放電,此方法更接近實際使用情況,但可重複性較差。



ESD 測試等級詳解(依 IEC 61000-4-2 標準)


為了評估電子設備在面對靜電放電事件時的耐受能力,IEC 61000-4-2 定義了四個標準等級,每個等級對應不同強度的接觸放電與空氣放電電壓,模擬各種實際環境中可能遇到的放電情境:


等級1:接觸放電 2 kV,空氣放電 2 kV


此等級為最基本的ESD防護要求,模擬靜電潛勢相對較低的環境,例如濕度較高、靜電積聚不易的工作場域,多數非關鍵應用的消費性電子產品(如低價滑鼠、鍵盤、簡單的感測器模組)會以此為最低設計標準。


  • 適用場域:非工業環境、受控靜電環境、塑膠外殼包覆設備

  • 設計建議:可考慮基本 PCB 分區與地線隔離,搭配保護電阻即可通過測試


等級2:接觸放電 4 kV,空氣放電 4 kV


屬於中等強度測試等級,對應較常見的靜電風險場景,如穿著化纖衣物操作設備、乾燥天氣環境下的操作介面,此等級是多數消費性與商用電子設備的通用門檻,包含智慧型手機、工控介面、通訊設備等。


  • 適用場域:一般家庭、辦公室、學校、一般商業空間

  • 設計建議:須納入 TVS(Transient Voltage Suppressor)二極體或等效靜電保護元件,並加強外殼接地與 PCB 接口保護


等級3:接觸放電 6 kV,空氣放電 8 kV

此等級模擬嚴苛靜電條件,例如冬季乾燥環境、大量摩擦產生的靜電積蓄,或使用者與設備密集互動的場景,適用於高可靠性要求的產品,如醫療設備、金融終端機、自助服務機(Kiosk)等。


  • 適用場域:乾燥地區、醫療環境、商業公共空間、自助機台

  • 設計建議:採用高規格低電容 TVS 元件、金屬外殼接地結構,避免訊號線外露與浮地設計


等級4:接觸放電 8 kV,空氣放電 15 kV

此為最高等級的基本 ESD 測試標準,模擬最極端靜電條件,例如工業自動化現場、半導體封裝廠、無塵室內穿著防靜電服操作下的突發放電情形,此等級通常是軍用、航空、工業級設備的基本要求。


  • 適用場域:工業自動化系統、航太設備、軍規裝置、電子生產線上的作業終端

  • 設計建議:強化系統隔離層、採用多級保護策略(如 TVS + LC 濾波器)、金屬殼接地、浮接介面最小化、甚至可設置 ESD 避雷裝置​


每一等級對應的ESD測試條件都是模擬現實環境中可能發生的靜電放電強度,並根據設備應用場域風險做分級設計,工程師在產品開發初期應根據最終應用場景選定相應等級,並納入電路保護設計、PCB 佈局、外殼結構與介面絕緣等整體規劃,以確保產品通過認證並具備足夠的靜電防護能力



元件級與系統級 ESD 測試的比較


在 ESD 測試架構中,依據測試對象與目的的不同,可區分為元件級(Component-Level)系統級(System-Level)兩大類測試方法,兩者雖皆以評估靜電放電造成的破壞風險為主軸,但其測試條件、模擬情境、目的與應用層級皆有明顯差異,工程師在設計時須分別考量並兼顧導入。


元件級測試(Component-Level Testing)


元件級 ESD 測試主要針對單一電子元件或晶片進行,例如晶片、電源IC、通訊IC、感測元件等,此類測試多使用如 HBM(Human Body Model, 人體模型)MM(Machine Model, 機械模型) 或 CDM(Charged Device Model, 帶電裝置模型)等標準模型,以模擬元件在封裝、搬運或組裝過程中可能遭遇的靜電放電事件。


  • 目的:驗證元件本身能否承受製造或系統整合過程中的靜電放電,不致損壞或性能劣化。

  • 特點

    • 測試環境控制精準、重複性高。

    • 通常由元件供應商進行,並標示於產品規格書中。

    • 通常以 kV 值表示可耐受電壓,如 HBM 2000V。

  • 標準

    • JEDEC JESD22-A114(HBM)

    • JEDEC JESD22-C101(CDM)


系統級測試(System-Level Testing)


系統級測試則是針對完整產品(如筆電、手機、車用主機板等)進行的 ESD 抗擾能力評估,通常使用 ESD 槍(ESD Simulator)進行接觸放電或空氣放電,以模擬最終使用者在實際操作中產生的靜電衝擊,例如手指觸摸螢幕、USB 插拔、按鍵操作等場景。


  • 目的:模擬實際環境中的靜電事件,確保產品在使用過程中不因突發靜電放電而出現誤動作、當機或損壞。

  • 特點

    • 測試包含系統接地設計、接口防護、外殼材料等綜合因素。

    • 與使用者體驗、安全性高度相關。

    • 測試難度高,重複性相對較差,尤其是空氣放電。

  • 標準

    • IEC 61000-4-2(資訊與通訊產品)

    • ISO 10605(車用電子)

    • MIL-STD-883(軍規電子)


兩者比較總覽

項目

元件級測試

系統級測試

測試對象

單一電子元件(IC、模組)

整體產品(主機板、裝置)

測試工具

HBM、MM、CDM 模型

ESD 模擬槍(Contact/Air Discharge)

測試環境

實驗室等控制條件

實際或近似使用場景

測試目的

元件耐受性驗證

系統實際抗干擾能力驗證

規範標準

JEDEC, ANSI, MIL-STD

IEC, ISO, MIL-STD

測試階段

元件選型與初期驗證

最終產品設計驗證與認證階段

重複性與可控性

高(標準化測試夾具)

較低(受機構設計與接地影響)

常見應用

晶片選型評估、半導體供應商出貨檢驗

終端裝置認證、可靠性測試


元件級測試確保晶片本身的ESD防護能力足夠,為產品設計提供技術基礎;而系統級測試則進一步驗證整體設計在真實環境中是否具備完整的ESD防護機制。


工程師在產品開發流程中,應同時重視元件與系統兩層次的測試需求,並透過電路設計(如 TVS、RC緩衝)、PCB布局優化、金屬殼接地與材料選用等方式,建立完整、可靠的靜電防護策略。唯有如此,方能確保產品在實際應用中具有足夠的耐受力,通過安規測試並降低現場失效風險。



結論


隨著電子產品持續朝向高整合度、小型化、低功耗與高速運算的方向發展,其對外部干擾的敏感性也相對提升,使得靜電放電(ESD)對產品可靠性構成更高風險;無論是單一元件的瞬間損壞,還是系統層級的誤動作或潛在故障,ESD 都可能對產品品質、用戶體驗與品牌信賴度造成深遠影響。


因此,工程師在產品開發過程中,應深入理解並實施不同類型的 ESD 測試模型(如 HBM、CDM、MM)、測試方法(接觸放電、空氣放電),以及所屬產業對應的國際標準(如 IEC 61000-4-2、ISO 10605、MIL-STD-883 等),以有系統地評估產品在真實環境中的抗擾能力


更重要的是,ESD 防護不僅是安規認證的一環,更是產品整體可靠性的根基。透過在元件選型、PCB 佈局、保護電路設計、機構接地與整機測試等各層級落實靜電防護設計,才能確保產品在多變、嚴苛甚至不可預期的使用環境中,依然維持穩定運作、通過法規驗證、降低現場退修風險。


掌握靜電防護設計,已成為電子產品邁向高可靠、高品質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。




​參考文獻列表:


  1. In Compliance Magazine – ESD Testing Parameters https://incompliancemag.com/esd-testing-parameters/

  2. Transient Specialists – ESD Testing Equipment, Methods & Standards (Air & Contact Discharge) https://transientspecialists.com/blogs/blog/esd-testing-equipment-methods-standards-air-contact-discharge

  3. Toshiba Semiconductor – What is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(ESD) Testing? https://toshiba.semicon-storage.com/ap-en/semiconductor/knowledge/faq/diode_tvs-diodes/what-is-electrostatic-discharge-esd-testing.html

  4. AmazingIC – The Comparison between ESD Test of System Products (ESD Gun) and ESD Test of Component Device (HBM) https://www.amazingic.com/en/application/article/The-Comparison-between-ESD-Test-of-System-Products-ESD-Gun-and-ESD-Test-of-Component-Device-HBM

  5. Keystone Compliance –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Testing Overview https://keystonecompliance.com/electrostatic-discharge-testing/

  6. Skyworks – Application Note AN200818B: ESD Protection for RF and High-Speed Circuits https://www.skyworksinc.com/-/media/SkyWorks/Documents/Products/1-100/200818B.pdf

  7. Renesas – Understanding the Differences in ESD Device-Level Testing https://www.renesas.com/en/document/tcb/r70tb0002-understanding-differences-esd-device-level-testing

  8. Elmac – ESD Considerations in Product Design https://www.elmac.co.uk/ESD_considerations-a.pdf

bottom of page